女神,就要更懂自己!——解锁女神专属健康密码

发表时间:2020-03-08 08:00

//

所有女生注意啦!

祝各位女神节日快乐

//


“妇女能顶半边天”可不是虚言,这次全国防疫的关键时刻,支援武汉的医生中有50%以上为女性,一线女护士更是超过90%。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不让须眉的巾帼女战士们绘出了一幅磅礴的群英像。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来源:中新网 安源摄


03年SARS肆虐,李兰娟院士提出的防治措施,为抗击“非典”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这一次她也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


刘丽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原本要出发回家看女儿的她在机场被紧急召回,除夕夜即奔赴武汉支援。


王晓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结构专家


 图片来源:中国网



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53岁的她每天上百个工作电话,工作18个小时!




“雨衣妹妹” 餐饮从业者


 图片来源:新华网


2月初,从成都“逆行”14小时支援武汉,每天为医护人员提供400-600份盒饭,只为让她们吃上一口热饭。


她们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刚毅坚韧。每一个她,在各自岗位大放光彩时,更要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今天,小元子收集了关于女性健康的一些有趣知识,帮助女神更好地了解自己!


“性别差异”虽是“男女平权”的现在不太符合政治潮流的词汇,但在某一些方面,却是真实而客观存在的。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比如在做同一种工作时,女性与男性的大脑反应会不一样;


一项发表于Brain的研究发现,男女可产生持续性刺痛或烧灼感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之间也存在差异,就是说连疼痛都是有性别差异的;


在疾病易感性方面,包括肥胖、糖尿病、痛风、老年痴呆症、等诸多疾病都有性别差异,比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关节炎、偏头痛,而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痛风等。


研究发现,女性与男性的微生物菌群也存在着差异,这些菌群差异或许能解释性别对疾病不同的易感性,并能基于这些差异优化诊疗方案。



    菌群差异“男女有别”



201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学科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组在研究了男性和女性4大部位15个位点(包括肠道、呼吸道、口腔、皮肤等)的微生物菌群后发现,男女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物种组成、核心-边缘物种、网络骨架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为研究男女对菌群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差异等提出了参考标准。


研究人员表示,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免疫与代谢,而菌群在调节免疫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男性更易得痛风的原因之一就是男女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不同;而女性皮肤的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男性,使皮肤防御力降低,因此女性患过敏性皮炎概率显著高过男性。


Photo by Amanda Dalbjörn on Unsplash



    局部肥胖怎么办,肠道菌群说了算




肥胖是很多爱美女性的烦恼,一般女性臀部、大腿脂肪堆积较多。现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人体脂肪分布的居然也存在“男女有别”。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善宽团队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预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指出,肠道菌群与脂肪分布的关系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这项的研究中,科研团队历时近3年,选取222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把梨型与苹果型人群各分成4个组别,进行研究观察,筛选出20个与脂肪分布有关的菌群,其中来源于同样2个菌属“霍尔德曼氏菌”(Holdemanella)和“吉米菌”(Gemmiger)的不同菌群类別,其与脂肪分布在男性和女性中呈现相反的关系。该研究说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同样的菌属可因组成菌种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与脂肪分布之间的关系


Photo by AllGo - An App For Plus Size People on Unsplash


这意味着,与腹型肥胖相关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研究中,应特别考虑到肠道菌群的性别差异。



    肠道菌群与子宫肌瘤



由于多数肥胖者都可能有内分泌激素紊乱,雌激素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因素之一,因此妇女肥胖者,患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更高,是非肥胖女性的2-4倍。也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子宫肌瘤也存在相关性,这一点应该引起女性朋友们的警惕


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的研究人员曾对女性子宫肌瘤、正常女性肠道中菌群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肠道菌群与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表于《肿瘤防治研究》杂志2019年第1期。


研究人员选取70例女性子宫肌瘤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70例正常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提取其DNA并测定其肠道菌群的数量,比较两组受检者肠道各菌群水平。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组患者细菌总数、乳酸杆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拟杆菌、梭杆菌和变形杆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总数、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生呈正相关(P<0.05),拟杆菌、梭杆菌、变形杆菌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生呈负相关(P<0.05)。表明肠道菌群的数量和菌种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



    肠道菌群与抑郁



我们总说女人多愁善感,的确,相较于男性,女性由于生理、心理原因更容易情绪波动,抑郁症的患病率也高于男性一倍以上。2017年,一项发表于Psychosomatic Medicine的研究显示,女性的情绪与肠道菌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对40名女性的粪便样本进行特性分析,其中33人具有较高的拟杆菌属丰度,7人具有较高的普氏菌属丰度;实验发现,普氏菌属组个体大脑中情绪、注意力及感觉加工区域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连接性,同时诸如海马体等多个大脑区域的脑容量相对较低;相比拟杆菌属个体,当普氏菌属个体看到负面图像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负面情绪,如焦虑、苦恼和敏感性等


因此,女性肠道菌群结构不一样,她们的脑结构不同,进而情绪反应也不同。


Photo by Sam Manns on Unsplash


相信看到这里,各位女神对自己健康的秘密有了更多的了解,合理饮食,适量服用益生元,促进肠道益生菌的增殖,打造更平衡的肠道菌群,收获更健康的女神体质。


最后,小元子祝女神们节日快乐,肠道健康,女神气质up up!





参考资料:


[1]. Tillisch, Kirsten MD; Mayer, Emeran A. MD, PhD; Gupta, Arpana PhD; Gill, Zafar BSc; Brazeilles, Rémi MSc; Le Nevé, Boris PhD; van Hylckama Vlieg, Johan E.T. PhD; Guyonnet, Denis PhD; Derrien, Muriel PhD; Labus, Jennifer S. PhD.Brain Structure and Response to Emotional Stimuli as Related to Gut Microbial Profiles in Healthy Wome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October 2017 - Volume 79 - Issue 8 - p 905-913.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493

[2]. Yan Min, Xiaoguang Ma, Kris Sankaran, Yuan Ru, Lijin Chen, Mike Baiocchi & Shankuan Zhu. Sex-specific associa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me and fat distribu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06/03 2019;10(1):2408. DOI: 10.1038/s41467-019-10440-5

[3]. 李幼平,李静,陈可冀,等.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本文作者:小元子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028-8515 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