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地图-截止2月6日10时(图片来源:360快资讯)
有关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新闻层出不穷,前几天新闻说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病毒,不到五分钟就全网售罄,线下熬夜买双黄连的也是大排长龙。

那到底目前有没有找到可以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呢,科学家现在研究进展如何?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一下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目前的最新治疗方案。
既往已知
能感染人类的 6 种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1975
(图片来源:Photo by CDC on Unsplash)
冠状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以往已经发现的6种冠状病毒分别是:
·HCoV-229E、HCoV-0C43、HCoV-NL63、HCoV-HKU1.(常见4种冠状病毒,在人体受凉、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感冒)
·SARS(非典肺炎)
·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新冠病毒(2019nCoV)
感染人体的症状及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接触人体粘膜(口腔、鼻腔、眼结膜等)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细胞膜融合,它的结合位点为ACE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其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ACE2活性非常高,冠状病毒会识别ACE2位点并破坏肺细胞,从而导致肺炎。
当人体被从未接触的病原感染后,人体强大的免疫力会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造成自身的损伤。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等,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2020年2 月1日,深圳某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RNA阳性,其实之前就有报道显示,部分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患者并没有明显的高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而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
我们前面说过,新冠病毒的结合位点是ACE2,除了呼吸道,在人体食道、肌肉、肠道都有ACE2高表达的细胞。

ACE2 在人体主要组织表达水平(来源:GeneCards)
当新冠病毒与之结合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感染症状。如感染食道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攻击肌肉组织,会出现疲劳乏力,病毒攻击肠道则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
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最后导致死亡的原因并不是原发病毒感染,而是死于继发细菌。”
人体免疫力大多来自肠道,病毒攻击肠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趁虚而入,因此,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往往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的合并症,继发感染患者的常见细菌培养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黄曲霉、光滑小球藻和白色念珠菌。而鲍曼不动杆菌的高耐药性会导致抗感染治疗较为困难,可能导致发生感染性休克。
既然肠道中存在着新型冠状病毒,那么就意味着新冠病毒不仅会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粪-口传播指的是被病人排泄物中的病原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没有经过合适的消毒处理而被其他人摄入致病的方式。虽然粪口传播途径虽然尚未明确,但生态环境部已经印发通知,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隔离区外排粪便、污水进行必要的杀菌消毒,禁止污水直排或处理未达标排放。
我们个人也应该警惕,特别在使用公厕时,要选择干净的厕位,便后严格洗手。
新冠病毒(2019nCoV)的治疗
目前缺乏特效的抗冠状病毒药物,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因此,严格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目前治疗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对于重症患者,需要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性疾病,预防激发细菌感染。
在新冠病毒治疗中,李兰娟院士多次提到了的“四抗两平”疗法,这种疗法曾在对抗 H7N9禽流感时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抗病毒治疗
·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
·抗低压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抗继发感染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推荐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这种药物之前应用于艾滋病治疗。
2月2日,两名泰国医生在曼谷发表医疗简报,他们使用抗流感和抗艾滋的组合药物治疗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病人的病情在48小时内迅速好转,病毒检测结果也由阳性转为阴性。但这并不表示这种药物具有普适性。
2月4日,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团队表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根据最新实验研究成果,李兰娟院士建议将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列入国家卫健委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未用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够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反应;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新型肺炎是属于病毒感染,本身并不存在细菌感染,但我们前面说到,病毒也会攻击肠道,并且在机体出现炎症、发烧、缺氧的情况下对肠道的微生态也会产生严重的紊乱。李兰娟院士表示:“在H7N9禽流感等疾病当中我们都检测过发现的规律。在冠状病毒感染缺氧的情况下,同样我们认为可以引起肠道微生态紊乱,原来不致病的细菌可能移位导致感染。”
一旦发生细菌感染,感染严重,可继发迁徙性播散而导致多器官感染,而新型肺炎的死亡多因多器官衰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例,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强致病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新型变种,其引起的细菌性脓肿及迁徙性播散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感染疾病,临床致死率高。即便是感染后幸存者也遭受着严重并发症,如失明、神经系统后遗症等。
更糟糕的是,随着多种抗生素耐药"超级细菌"的发现。耐药增加使得细菌感染变得"祸不单行",且抗生素的使用会加剧微生态失调,可能导致疾病加重。在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抗菌药物治疗也特别强调:避免盲目或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因此,对细菌感染的预防显得格外重要。

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截图
李兰娟院士指出,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相当重要。那么如何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自身抵抗病毒的能力呢?
除了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的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条件致病菌的繁殖,巩固微生态平衡。

诊疗方案中对于危重病例的治疗,增加了“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的措施。

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截图
肠道微生态制剂是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可以快速调节肠道,构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这场疫情阻击战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在此,我们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个冬天因为这场疫情而格外清冷,却也因为14亿人民的团结一致而多了沾满滚烫泪水的记忆。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1] SiuLK, FungCP, ChangFY, et al. Molecular typing and virulence analysis of serotype K1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s isolated from liver abscess patients and stool samples from noninfectious subjects in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Taiwan[J]. J Clin Microbiol, 2011, 49(11):3761-3765.
[2] ShonAS, BajwaRP, RussoTA. Hypervirulent (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 a new and dangerous breed[J]. Virulence, 2013, 4(2):107-118.[3] LinJC, ChangFY, FungCP, et al. Do Neutrophils Play a Role in Estblishing Liver Abscesses and Distant Metastases Caused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J]. PLoS ONE, 2010, 5(11):e15005.[4] 刘洋,李方去,蒋伟燕,等. 质粒介导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儿童分离株耐药基因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2, 32(10):1145-1148.[5] https://mp.weixin.qq.com/s/i5oAQLkMVQIi7sc0gZQNsA[6] https://mp.weixin.qq.com/s/3AuvMwLobfIIofz3UyVKcg
本文作者:小元子